•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展示
  • 案例展示
  • 新闻资讯
  • 工厂资质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 6月1日以后,未经审批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2022-05-29 浏览次数 9800 次

    4月末,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卫健委、安徽省医保局联合下发通知,明令要求省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在6月1日以后,未经审批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微信图片_20220529182048.jpg

    未经批准,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安徽省一直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急先锋,之前与浙江、广东、四川、山西等省份一起颁布了“进口医疗设备清单制”,宣布清单外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这次更是把清单内的医疗器械也给禁了,而且文件给安徽省内的医疗机构只留出了1个月的缓冲期,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这份文件基本宣判了未来安徽省的医疗机构将与进口医疗设备无缘了,虽然文件留下了“审批”这个小口子,但是由于审批流程所造成的“程序滞后性”,医疗机构急需的医疗器械可能很难及时完成采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纷纷猜测此次安徽省的“大招”是不是为了促进国产替代,一部分认为这将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超英赶美”的标志性时刻,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虽然有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倾斜,但多年的技术差距却不是几份文件能够熨平的。

    高端设备仍面临“卡脖子”

    客观分析一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美日欧系长期霸占国产市场。虽然21世纪以来,我国精密工业制造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外资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技术、专利、工艺规程等领域掌握了话语权,庞大的资金优势和成熟的营销团队使其如鱼得水,像高端CT机、纤维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核磁共振诊断仪、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设备长期被外企所垄断,在一些取得突破的领域,还有部分核心零部件无法实现国产替代,只能算是“不完全替代”。

    国产发力,部分领域取得进展

    不过,差距越大,进步空间也越大。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拉动下,本土企业的“国产替代”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DR领域,国产已经取代进口成为主要来源。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协会行业报告显示,国产设备在DR领域中占比已经超过了70%,且仍在高速增长,这就形成了资金—技术—经验的良性循环。可以预见,虽然高端领域进口仍占主导,但本土企业凭借政策、成本、产能的优势仍可以在中低端领域发力,并逐步积累技术资金,最终完成“产业升级”的逆袭。

    疫情之下,迎来历史机遇

    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全球,也重塑了医疗器械的竞争格局,防疫政策造成的“订单延误”成为了外资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本土企业乘势吹响了反攻的号角,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不仅如此,一大批本土企业还远渡重洋,以极高的性价比和稳定的产品供应,抢占了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

    成绩已经有了,但是差距仍然客观存在。目前来看,“国产替代”依然是进行时,除了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专利替代外,也必须同步整机设备替代的推进,避免“华为芯片”这一问题在医疗器械领域重演。

    当前,新兴技术、互联网理念深刻影响了全球健康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催生大规模、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能否抓住这一“弯道超车”“转型升级”的宝贵机遇期,将会决定未来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范围和深度。

    话题回到最初,此次“政策大招”的施行,短期来看,对于“国产化”替代具有积极的作用;长期来看,通过政策营造的成长温室,是否真正有助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持怀疑态度。

    大浪淘沙,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能否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最终完成国产化代替并走上国际舞台,还是看企业能否努力钻研新技术、迎合新需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


    6月1日以后,未经审批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上一条:显色指数(CRI)的定义和计算

    下一条:济宁曲阜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详细活动轨迹公布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13365378947
    网址:http://www.bandaomed.com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杏坛路1号

  • 首页

    首页

  • 电话

    电话

  • 产品

    产品

  • 地址

    地址